有个不高明的塾师,年初时到东家去教《大学》,至“于戏!前王不忘”句时,如字读来。主人很有学问,纠正说:“错了,这里‘于戏,应读作‘呜呼’。”这塾师就听从了东家。 至冬天,又教《论语》,至“难虽古礼,而近于戏”时,这塾师记住了年初时的事,仍改读作“呜呼”,主人恰又听到了,说:“这里又误了,‘于戏’在此应读原声。” 熟师大怒,告诉朋友说:“这东家太难说话了,只‘于戏’两字,就从年头跟我拗到年尾。”
宋国有一个丁姓人家,因家里没有水井,常需派--人出去打水。后来丁家开凿了一口水井,高兴地告诉别人:“我家挖井得到一个人。” 有人听到后便传言出去:“丁氏挖井得一人。” 宋国人把这看作奇闻,纷纷宣传。国王听见了大为惊奇,便派人向丁氏询问究竟,丁氏回答道:“一口井等于得到一个劳动力,并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。”
儿子:“妈妈我是怎么来的?” 妈妈:“你爸爸在我肚子里种了一棵种子然后就有了你。” 儿子转身离开,一会儿,儿子拿了一棵葫芦种子说:“妈妈吃了它给我生个葫芦娃。”
亲爱的儿子,真不好意思,你爹还没追到你娘, 你再等等吧,提前祝你六一节日快乐。
考生张斗桥,抄了篇名家的旧文章赴考。试官看了,只当是张斗桥写的,认为写得不好,眉头一皱,拿起笔便把文章勾抹了。 张斗桥把事情告诉学官文莲山。文莲山便给他讲了一出《苏秦》的戏:苏秦的父亲过生日。大儿子端了一杯酒上前祝寿,父亲喝完后赞道:“好酒!”那个不讨父亲欢心的小儿子也端了一杯酒祝寿,父亲还未喝完就骂:“酸酒!”小儿媳见状,便悄 悄从大儿媳那里借了一杯酒上前祝寿,因小儿媳也是不讨父亲欢心的人,父亲喝着又骂道:“酸酒!”小儿媳不服,说:“这是从大哥家借来的。”父亲怒骂道:“你们
一人睡倒,戏语人曰:我好像一只船,头似船头,脚似船尾,肚腹似船舱。又指阳物曰:这个岂不像撑船的? 人曰:那里有这等垂头丧气的家长。答曰:你不晓得,摇船的时节,从来是软腊塔的,一到讨船钱时,便硬挣得不像样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