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前有两个渔夫,一个非常勤勉,天天出海打鱼,另一个则比较懒散,好几天才出海一次,但一年下来,两人的收成却差不多。 勤勉渔夫不忍问道:“你打鱼的次数比我少多了,怎么收成会和我的差不多呢?” 懒散的渔夫解释道:“你的方法不对,虽然天天出海打鱼,但有时候多,有时候少,有时遇上风浪血本无归.但我则是经常上网了解天气和渔汛的情况,做的有的放矢啊。” 勤勉的渔夫不禁戚慨:“还是你强啊,三天打鱼,两天上网。”
本人大龄,未婚,女。 那天,弟突然对我说:“我觉得我的晚年生活一定很悲惨。”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呀?他说:“别人只要赡养父母,我还得多养个姐姐!”
古时一和尚下乡化缘,经一农田,见一少女正驱牛耕做,遂起花心,呼曰:“贫僧出家十多年,未见少女会耕田,牛BI朝后她朝前。”少女听后,暗曰:“这个花和尚竟敢如此无理。”遂曰:“少女生长在乡下,未见过秃驴会说话,一个吊知巴朝上,一个吊知巴朝下。”和尚听后,灰溜溜离去。
一市井受封,初见县官,以其齿尊,称之曰:老先。其人含怒而归,子问其故,曰:官欺我太甚。彼该称我老先生才是,乃作歇后语,叫甚么老先,明系轻薄。 我回称,也不曾失了便宜。子询何以称呼,答曰:我本应称他老父母,今亦缩住后韵,只叫他声老父。
一生见有投制生帖者,深叹“制”字新奇。偶致一远札,遂效之。仆致书回,生问:“见书有何话说?”仆曰,“当面启看,便问:‘老相公无恙?’又问:‘老安人好否?’予曰:‘俱安。’乃沉吟半响,带笑而入,才发回书。”生大喜曰:“人不可不学,只一字用得着当,便一家俱问,到添下许多殷勤。”
单位一美女第一次蒸馒头,河南话是“馍”。 一进屋,一桌子菜,美女端了盘馒头从厨房出来说:“呀,你们来啦,快来尝尝我的处 女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