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弘治年间,仁和地方县官毫不称职。 一次,有个猎户捉到一只老虎,一些阿谀拍马的读书人纷纷前去庆贺,说这是他政绩清明产生的效果。 有个叫俞珩的读书人却以老虎的口气做了首顺口溜讥讽道:“虎告相公听我歌,相公比我食人多;若公今日行仁政,我已双双北渡河(我们老虎夫妇已渡河北上逃走)。”一时传诵,纷纷叫绝。
喜欢就去追呗,管人家有没有男朋友干嘛, 球队还有守门员呢,球不是照样进吗。
唐朝有个刺史穆宁,高高在上,作威作福,还要几个做官的儿子轮流供养他,稍有半点不称心,就要责骂他们。 一次,一个儿子将熊油与鹿肉煮成菜肴孝敬他,穆宁觉得味道鲜美,吃得十分开心。其他几个儿子以为父亲定会大大夸奖,心里很羡慕。 谁知穆宁吃饱后,反把儿子揍了一顿,骂道:“哼,这么好的东西,为啥直到现在才弄给我吃?”
有个人在大热天戴着毡帽赶路,遇到一棵大树,便停下来在树下歇凉,顺手把毡帽摘下来当扇子扇风,他忽然感到凉快,说:“今日要是没有这顶帽子就把我给热死了。”
有人畜一金丝小犬,爱同珍宝,恐其天寒冻坏,内外各用小棉褥铺成一窠,使其好睡。不意此犬一日竟卧于儿篮内,主人见之,大笑曰:“这畜生好作怪,既不走内窠,又不往外窠,倒钻进小儿窠(音同科)里去了。”
袁中郎(袁宏道字)与客人在一起饮酒,说起有个小儿患病被庸医给误伤的事。客人说:“我常常思考,我们县有个良医某某能治婴儿病,可他偏偏没有后代;有个庸医某某常误伤婴儿,可他偏偏家丁兴旺。假如说要是有上天报应的话,这还有什么公道可言?”袁中郎说:“那无所谓,譬如皇家的军队打完仗,论功行赏,那杀人多的,就是功高,功高而厚赏嘛!”